铸魂领航育新苗 资助赋能逐梦行 —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举办 2025 年资助育人主题教育宣讲活动
11月20日晚7时,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2025年“铸魂˙领航”资助育人主题教育宣讲会在虎峪校区致向楼举行。学院200余名学生齐聚现场,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浩然、赵锦崯、常洋梅、李慧娟,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暨勤工助学劳动实践优秀学生代表纽若瑜、陈宣昊、黄凡喆同台分享成长感悟,以榜样力量传递奋进初心,让资助育人的种子在交流中生根发芽。
一、榜样分享传力量,青春奋进显担当
(一)国奖学子:深耕专业科研报国
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以专业深耕为笔,书写青春答卷。中共预备党员、测绘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张浩然,前三年加权成绩专业第二、综测连续两年第一,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,统筹“世界地球日”等多项特色活动,更聚焦遥感与测绘前沿,参与4项科研项目,以核心成员身份发表中文核心2篇、SCI2篇,斩获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,现已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博深造,用“科研报国”的志向诠释成长蜕变。

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赵锦崯,以87.85的加权平均分、4.06/5的GPA稳居专业第一,体测成绩达96.3分,作为院团委副书记,他既是理论传播者也是学风建设者,主持校级大创项目1项,带动班级同学共同进步,用“勤学笃行、服务奉献”展现团员担当。

测绘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慧娟,深耕资源环境遥感领域,专业课程成绩均达90分以上,以第一作者在SCI三区期刊发表火灾监测与时空分析相关论文,熟练掌握多源遥感数据处理技术,立志用学术成果助力生态环境监测与自然灾害防控事业。

(二)勤工助学代表:以劳践行向阳成长
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暨勤工助学优秀代表,用劳动实践诠释自立自强。地质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纽若瑜身兼院山海志愿服务队队长、班级班长、地球科学馆运营组负责人等多职,上一学年综测排名1/53,连续两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,参与省级大创项目并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银奖,以“劳动实践先进个人”“公益服务先进个人”的多重荣誉,展现“在服务中成长、在担当中砺志”的青春风采。

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陈宣昊,加权平均分86.82、排名专业第二,作为班级班长,他带领班级获评“院级学风优良班级”,同时担任令德书院学工办助理,以“社会工作先进个人”的担当高效衔接师生,更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校级大创项目,在科研实践中夯实专业基础。

测绘工程专业2022级本科生黄凡喆,GPA4.03/5,核心课程多门达90分以上,担任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席,牵头组织多校联合书评大赛,科研竞赛中斩获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国家级特等奖、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,参与耕地作物提取等科研项目,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,用“向下扎根、向阳而生”的姿态书写成长篇章。

二、资助育人结硕果,初心如磐向未来
近年来学院始终坚守“铸魂育人、资助赋能”初心,构建起“政策保障+榜样引领+实践育人”的多元化资助体系。此次宣讲会以榜样为桥、以政策为基,让资助育人的理念深入人心。未来,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将继续以“铸魂”强信念、以“领航”明方向,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政策暖阳下逐梦前行,成长为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的地测人才。展望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资助育人内涵建设:一方面优化精准资助机制,动态掌握学生需求,确保帮扶有温度、有精度;另一方面深化“资助+思政+专业”融合育人模式,将价值引领贯穿资助全过程,通过榜样宣讲、科研实践、劳动教育等多元活动,引导受助学生从“受助”到“自助”再到“助人”,在地质勘探、测绘遥感等关键领域扎根成长,以青春之力服务国家建设。
初审:邢 凯
复审:葛辰贺
终审:梁泽莹


